Intel第12代筆電

Intel第12代筆電處理器值不值得升級上去呢?

發布時間:2022-02-06  / 上次更新時間:2023-08-04

Intel第12代筆電正式開賣,但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這代效能進步多少,選購筆電時不知道目前筆電值不值得升上12代,就建議參考看看這篇吧!

More...

Intel第12代筆電處理器 基本規格

這次先發布的是H系列的處理器,可以先參考下表,如果不清楚P-Core與E-Core的差別,也可以先看看底下的相關文章,但如果要總結的話,我會說這次的第12代處理器是值得升上去的。

不管是目前在使用第8代或是到第11代的,如果你是實況主或剪輯師,平常會使用筆電在工作的話,就都可以考慮升級上去,但單純玩遊戲的玩家就不用太急。

而像是20T的i7與20T的i9這兩者的差別其實不大,我覺得20T的i7基本上就足夠應付實況、剪輯,還有像是單純玩遊戲與多開網頁的話則是16T就非常足夠。

Intel第12代筆電 H系列處理器

i7-12650H與i5-12600H有什麼差別?

這兩個一樣都是16T,但我覺得還蠻特別的,可以看看兩者P-Core與E-Core的分配,可以看到上面所有的i7都是6個P-Core,相較之下i5是4個P-Core,i7-12650H則只有4個E-Core。

所以如果以單純玩遊戲來講,理論上i7-12650H是會比i5來的要強,但因為目前還沒有足夠多的筆電評測,所以E-Core數量多寡的實際影響可以等之後再來跟大家說。

如果要有個快速簡單的介紹,你可以把P-Core想成是專門針對遊戲這類對單核性能要求較高的核心,而E-Core則是專門處理需要較多核心的工作,像是編譯轉碼、3D建模等。

Intel 12th CPU

DDR5記憶體,速度更快!

接下來則是DDR5記憶體,之前發布的兩篇相關文章都沒有提到是因為就以桌機來說,目前DDR5價格還是偏貴,而且桌機的DDR4延遲比DDR5少了很多,也可以在GEAR1模式下跑到4000MHz。

還有桌機也可以有12代U搭配DDR4的主機板可以選擇,但到了筆電這裡就只有DDR5可以選,但也不用太擔心,就以筆電方面來看,升級到DDR5的優點是大於缺點的。

第一,目前看市面上的12代U筆電,大部分都有至少給到16G以上RAM的版本,所以大部分情況下是不需要再另外加購的,就不需要擔心DDR5記憶體太貴的問題。

但有些只有給到8G的我就不太會考慮,因為很多款都是除了另外需要加購,顯卡給的規格也都比較低,所以推薦選16G+RTX 3060的版本,通常就能應付大多數遊戲了。

第二,因為在筆電上,DDR4與5的延遲都差不多,筆電上的DDR4記憶體在GEAR1下最高只能跑到2933MHz,在高的話則都是在較高延遲的GEAR2下去跑的。

所以當內存控制器在相同的GEAR2模式下,那麼筆電廠選擇DDR5來使用,看起來是沒有太大的問題,也不需要像桌機使用者擔心之後要升級還需要換主機板的問題。

之後再來跟大家分享關於筆電內存控制器的工作模式GEAR1、GEAR2這兩者有什麼分別。

DDR5 RAM

Dynamic Boost 2.0

顯卡的功耗由於在筆電有了較多的限制,所以性能常常會因功耗不足而導致無法發揮原有的性能,而這次Nvidia顯卡搭配Intel Alder Lake的的Dynamic Boost 2.0就蠻值得一說的。

簡單介紹Dynamic Boost 1.0,就是如果CPU沒有滿載,則GPU可以將CPU閒置的供電拿來用在GPU上,而1.0的挪用最大可到15瓦,也就是假設筆電顯卡原有115瓦,則加上動態加速後可達130瓦。

而這次的Dynamic Boost 2.0除了將最高瓦數提高的25瓦外,還從單向升級為雙向,也就是除了GPU可以向CPU借用供電外,CPU也可以跟GPU借,所以更可以根據當下用戶的情境來做切換。

整體來說這次的進步除了可以讓顯卡借用更多資源外,也讓處理器能夠跟著受益,因為在很多使用情景通常都是遊戲與工作來回切換。

當我們在玩遊戲時,處理器通常都不太會吃滿,這時閒置的資源移到顯卡就非常重要,特別是高階顯卡的瓦數在當今的筆電都是給得太低。

而工作就像是剪輯、轉碼或是Coding這類需要吃處理器的,也可以把顯卡的部份資源挪到這處理器,發揮出比原先更好的性能。

Dynamic Boost 2.0

Intel第12代筆電處理器 推薦影片

如果想看關於跑分、性能測試等,建議直接參考下方這個影片,比較詳細而且有針對不同的需求去測試,但總結來說我還是推薦升級上第12代的!

科技宅阿高


平時就常關注手機、電腦與科技相關事物,在撰寫文章時找到樂趣,所以就創立了部落格來分享我對新科技的看法,同時也想讓大眾更能了解生活中的科技!

留言區

此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僅作通知回覆用,*為必填欄位。

{"email":"信箱錯誤,Email address invalid!","url":"網站網址錯誤,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必填資訊未填,Required field mis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