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還沒看過我之前的 Android 旗艦評價介紹文,可以先參考下方文章

iPhone 14 Pro 規格
這篇主要是分享我個人使用 iPhone 14 Pro 半年的體驗,以及跟之前使用過的 Android 旗艦相比有哪些差別,但如果你還沒看過基本規格介紹,可以先參考下方影片。
其次是我覺得大家都看過這些開箱,所以開箱基本都被看爛了吧,但如果你也是正在思考是否要從安卓跳到 iOS 的話,那這篇就很適合你!
iPhone 14 Pro 購入管道與手機殼
這次我購入的是 iPhone 14 Pro 256G 銀白色版本,拿到的當下覺得果然當初選銀白色是對的,即使當時從下訂到拿到等了一個多月有,但看到的當下覺得真美~
購入管道
之前很常在 Dcard 上看到有兩派人在討論有關該從哪裡購入,常見的分別從官網與蝦皮,我是選擇從蝦皮購入,因為折扣比較多,大概約5-6%的折扣,還可以搭配信用卡折扣。
在這裡給給大家一個快速選擇通路的方法:
官網:到貨速度快,有時刷官網還能在3天內直接拿現貨,同時退貨簡單快速
蝦皮商城:折扣較多,在產品剛發售的當下下訂的話,等待時間長,到貨時間不確定,先下訂的人就會較早拿到,但如果過了一陣子沒缺貨的情形,到貨時間就正常。

手機殼
在挑選手機殼時,決定買透明殼+有MagSafe的版本,當下也是有看到許多選擇,在外觀相似的情形,我就以重量作為重點,後來選擇了UNIU的這款手機殼。
相關連結:UNIU® iPhone 14 系列 | EVO⁺ 光學透明防摔殼 ( MagSafe 透明款 )
也是幾乎拿到手機的那幾天就裝上去用,用了半年多,在邊框的部分有略為發黃,從後面看白色背蓋也是稍微有影響到,但手感上是非常不錯的,因為這款重量相較於其他款有 MagSafe 的透明殼還要輕,且同樣有防摔功能,推薦指數 7/10!
iPhone 14 Pro 續航
之前用的 OnePlus 8 Pro 其實續航已經相當不錯,但用了兩年多電池的老化也蠻有感的,大多的智慧型手機也都會有這個困擾,特別是安卓在更新新系統後特別明顯。
所以原本的安卓機續航可以使用整天,到用了兩年後大概變成原本的80%,也就無法支撐我一整天的使用,但 iPhone 14 Pro 的續航我自己就覺得蠻驚豔的。
除了優秀的能耗比外,就算我開了彩色螢幕的 Always-On-Display,整天使用下來還有至少 10% 的電池電量(這裡提的是至少有,通常都會更多)。
所以同樣的使用習慣與安卓機當時到手最新的狀態相比,iPhone 14 Pro 電池電量為 3,200mAh,OnePlus 8 Pro 4,510mAh,還是有著顯著的能耗控制優化差距。
iPhone 14 Pro & OnePlus 8 Pro 體驗差別
這部分主要說明的是兩隻型號的手機體驗差別,也可作為 Android 與 iOS 的體驗參考用,那第一點想提的是曲面螢幕與平面螢幕,這點可能有點出乎意料但同時是我最想提到的。
曲面螢幕 vs 平面螢幕
目前有許多 Android 手機還是持續採用曲面螢幕,當然視覺上的體驗螢幕佔比是比較大沒錯,但同時也會影響到手感與便利性。
通常曲面螢幕的手機會較細長,手感上更好一手掌握,而平面的相對來說方了些,且邊角 較為硌手,這點是很主觀的,但我個人在兩種都體驗過後,會更喜歡平面螢幕。
即便曲面螢幕的手感較佳,但考量到在使用曲面螢幕手機時,邊角摔倒容易碎裂、替換曲面玻璃保護貼的過程繁瑣(像是需要UV燈來固化膠水),而且水凝膜的體驗也不是很好。
而平面螢幕即使視覺上沒有曲面來的高,但在看影片時上下裁切的也就不會那麼高,而且保護貼好換也好買,這點等實際入手時真的很有感。
Android vs iOS
安卓的系統動畫速度較快,而且自訂性相對高,可以自訂調整手機轉場動畫、狀態列、圖示的顯示方式等,其實還有很多,但基本上安卓手機只要你想改就可以改,重點是容易。
而 iOS 比較像是他都幫你準備到好,雖然能調整的部分不多,但內建的設計較注重簡潔且流暢的操作體驗,在交互時的體驗是好於 Android 的!
再來是兼容性,如果你週邊都是使用 Apple 的裝置,那麼在切換上非常輕鬆,像是透過 MacBook 直接開啟 iPhone 的熱點,傳檔時透過 AirDrop 的過程非常快速。
而 Android 的用戶大多都是使用 Windows 筆電,Windows 也有類似的軟體可以與手機連線,但在傳輸資料的過程就相較之下麻煩許多。
因為我目前是有使用 Android+Windows & iPhone+MacBook,所以這也算是我的個人使用體驗,不是說有什麼軟體只有Apple生態圈獨有,但在細節優化上就是他們略勝一籌。
iPhone 14 Pro 優、缺點

優點
在體驗了 iPhone 14 Pro 半年後我會提到這四個優點,分別是:配件支援、攝像效果、動態島交互體驗、臉部辨識。
配件支援:在從 1+8P 轉到 iPhone 14 Pro 後,這點非常有感,雖然我原本的安卓手機型號配件在台灣就取得不易,不過就算是其他的安卓配件也沒有 iPhone 來得這麼多。
像是我在購買 iPhone 後有另外買了這個配件,是我認為 iPhone 14 Pro 必備的行動電源兼充電器,即便官方沒有出但也會有其他廠來針對 iPhone 推出相關配件!
相關文章:iPhone 必備!Xiaomi 小米磁吸無線行動電源 評價開箱
攝像效果:在拍照與錄影的成像,相較原本的 1+8P 進步許多,雖然原本的那隻相機鏡頭本身就不是很好,但換到 iPhone 後的錄影品質的確是值得入手的一點。
文末會附上一些我推薦的 iPhone 14 Pro 相機拍照與錄影的評測,如果你有考慮入手的話,推薦看完實際效果的影片符不符合你的預期再來考慮。
其次,目前產品拍攝照片也都會直接拿 iPhone 14 Pro 加上開啟 ProRAW 格式直接拍攝,由於需要放大裁切照片,所以開啟後才能有完整的4800萬畫素。
動態島交互體驗:我早期曾考慮入手iPhone,但有一點是我遲遲沒有入手的原因就是上方的瀏海,如果 i14P 還有瀏海的話,會很像是體驗倒退。
從早期的 Asus ZenPhone 5z 到 OnePlus 8 Pro,如果再換到有瀏海的手機我會換不下手,特別是價格相對高昂的手機,而動態島即使佔有一定面積,卻帶有實用的功能在。
在使用了半年多後,我覺得動態島的確有他的實用性在,由於 iPhone 的前置鏡頭模組較大所以無法像安卓那樣縮小面積,不過卻很好地利用了原有的空間。
臉部辨識:雖然你看到這點可能會覺得,這不是大多手機都有的功能嗎?但其實相較於其他的手機辨識,我使用了之後才知道原來這麼方便。
由於大多安卓都有臉部+螢幕下指紋辨識,所以在登入網路銀行時,通常生物辨識都只有支援指紋辨識,因為其準確度較高,其次是安卓的臉部辨識準確性與安全性沒有來的低。
一部份原因是前置鏡頭已經縮小成一點,為了螢幕占比只好越小越好,再來是因為有指紋辨識,所以臉部辨識通常落在有但沒做的很好的狀態。
而 iPhone 是只有臉部辨識,且前置鏡頭模組也不小,不管在白天或晚上其臉部辨識速度都很快且準確,所以透過臉部辨識我可以直接登入網路銀行或一些需要生物辨識的程式。
缺點
而缺點同樣也是列出三個點,分別是相機模組過大、ProRAW部分缺點以及充電接口,這三個是體驗上較有感的部分。
相機模組過大:在這幾代的 iPhone 拍攝效能都有大幅進步,但卻不可避免的必須持續將原本的相機模組加大,在拍攝時手指很常不小心就碰到鏡頭,導致拍照容易分心。
ProRAW部分缺點:雖然ProRAW能夠拍出相當不錯的照片,但空間佔比實在過大,隨便拍就是100MB,如果你買的是128G版本,拍個1000張ProRAW格式就差不多滿了。
充電接口:萬年的Lightning接口到現在還在使用,導致我現在都改無線充電居多,就算要傳檔使用無線傳輸都比這方便,都快要懷疑下一代是不是要直接跳過USB-C變無接口了。
iPhone 14 Pro 評價、使用心得
這半年的體驗下來,整體來說是好的,假如你是很常拍照與錄影混用,那麼是可以考慮 iPhone 14 Pro 的,前提是身邊有2、3個Apple生態圈的相關配備。
畢竟能夠帶來各個裝置間的無縫切換體驗,前提就是要有多個裝置的混用,所以在這前提下必須要有除了手機之外的預算考量,因為單用手機的體驗的確會不夠驚豔。
通篇都沒有提到處理器性能是因為現在遊玩的手遊基本上旗艦手機都能順跑,而多出來的性能更像是提供給相機來更快地處理照片運算等,在這點算是做得不錯。
假設之後又有更新的晶片,那我會覺得無非是能耗比更低或是在ProRAW的處理速度更快或夜間拍攝的細節更多諸如此類的,目前來看是沒有更多的特殊用途。
那麼我對 iPhone 14 Pro 評價是手機界的拍攝神器,即便照片的細節或長焦沒有三星這類的手機來的強,但綜合考慮到錄影的效果,那麼他肯定是保持品質與體驗的均衡之冠。
iPhone 14 Pro 相關影片
以下推薦的影片是我自己看完且推薦認為有幫助的 iPhone 14 Pro 影片參考!
討論